小金碗马口铁灭菌锅,加工工艺是怎样的?
罐头厂的张师傅每天开工前,都会对着流水线旁的小金碗马口铁灭菌锅仔细检查:“这小家伙看着不起眼,要是工艺没掐准,装进去的红烧肉罐头要么胀袋,要么保质期不够。” 不少做马口铁包装食品的厂家,都好奇这小金碗灭菌锅的加工工艺 —— 到底要经过哪些步骤,才能让装在马口铁碗里的食物既安全又好吃?
其实小金碗马口铁灭菌锅的工艺核心,是 “温柔又彻底” 地给食物杀菌,同时保护马口铁碗不变形、密封不漏水。整个流程像给食物 “蒸桑拿”,得一步步按节奏来,急不得。
第一步是 “灭菌前准备”,这一步最考验细致度。首先要检查小金碗的 “颜值”:有没有碗口变形、内壁划痕,要是碗口不平整,灭菌时蒸汽会漏进去,影响杀菌效果;接着看装好食物的小金碗密封得怎么样 —— 比如装八宝粥的碗,要是密封胶圈没压好,灭菌时汤汁会溢出来,还会让细菌趁机跑进去。有次车间新来的徒弟没注意,把两个密封不严的小金碗放进锅,结果灭菌后打开一看,汤汁流得满锅都是,那批八宝粥全废了。另外,还要根据食物类型调整灭菌参数,比如装肉类的碗和装水果的碗,后续的温度、时间都不一样,得提前在设备上设置好。
第二步是 “装锅摆碗”,这一步讲究 “疏密有致”。不能把小金碗密密麻麻堆在锅里,得留够间隙,让蒸汽能顺畅流通 —— 就像蒸馒头时笼屉里要留空,不然有的馒头熟了,有的还是生的。一般来说,直径 10 厘米的小金碗,每两个之间要留 2-3 厘米的空隙,竖着叠放最多不超过 3 层。张师傅说:“之前有次赶工期,工人把碗堆得太密,结果最底下一层的罐头没杀透菌,放了半个月就变质了,后来再也不敢贪多。” 装锅时还要注意,小金碗的碗口得朝上,不能倒着放,不然密封胶圈会被蒸汽压得变形,影响后续保存。
第三步是 “升温灭菌”,这是整个工艺的核心,得 “慢升温、稳保温”。一开始要把锅里的冷空气排干净 —— 要是冷空气没排完,锅里温度就不均匀,有的地方 120℃,有的地方才 90℃,杀菌效果会打折扣。排完冷空气后,再慢慢把温度升上去,从室温升到 121℃,大概需要 20-25 分钟,不能升太快,不然马口铁碗冷热不均会 “炸底”—— 就像冬天往玻璃杯里倒开水,杯子容易裂。温度升到设定值后,就进入 “保温阶段”,这个阶段要把温度稳住,不能忽高忽低。比如杀红烧肉罐头,要在 121℃下保温 25-30 分钟,让高温把肉里的细菌都杀死;要是杀橘子罐头,保温 18-22 分钟就够了,因为水果里的细菌比肉类少,保温时间太长,橘子会煮烂,口感变差。
第四步是 “梯度降温”,这一步最容易被忽略,却直接影响小金碗的 “身材”。保温结束后不能马上把小金碗拿出来,得先让锅里的温度慢慢降下来 —— 先从 121℃降到 80℃,大概用 15 分钟,再降到 40℃左右,这时候才能打开锅。要是降温太快,比如直接往锅里泼冷水,马口铁碗会因为温差太大收缩不均,碗底会凸起,变成 “歪脖子碗”,还会让密封胶圈失去弹性,导致漏液。有次隔壁厂图快,保温后直接降温,结果一半的小金碗都变形了,损失不小。
最后一步是 “灭菌后检查”,相当于给小金碗 “体检”。把降温后的小金碗拿出来,先擦干表面的水分,然后逐个检查:用手轻轻按压碗盖,要是能按下去又弹回来,说明密封没问题;要是按下去没反应,可能是灭菌时温度太高,碗里的空气膨胀把盖子顶变形了,这种罐头得挑出来不能卖。还要随机打开几罐尝尝,比如红烧肉罐头,要看看肉的口感是不是软烂,汤汁有没有异味,确保杀菌后的食物味道没变差。
张师傅说:“这小金碗灭菌锅的工艺,看着简单,其实每个步骤都得盯着。慢一点、细一点,出来的罐头才让人放心。” 说到底,这工艺没有什么 “神奇操作”,就是靠一步步的细致把控,让马口铁碗里的食物既安全又保持好口感 —— 毕竟好吃又放心的罐头,才是大家愿意买的。